小鲍庄(13)十三和十四
十三
大姑耳朵跟前,老有一只货郎鼓在响着:
叮咚,叮咚,叮咚,叮咚。
十四
太阳落到地边上,割猪菜的孩子都往家走了。小翠和文化来得晚,草箕子里还差点儿才满。
“文化子,你每日价,在学校,一早晨,一白天,忙的啥呀?”小翠子问道。
“上课呗。语文、算术、地理、历史、自然……学习就是了。”文化告诉她。
“学啥哩?我看你啥也不懂,桶掉井里也钩不起来,割猪菜割得多笨!”小翠子讥笑文化。只有在湖里,对着文化子,她才敢撒野。
“哼,我懂的,你不懂的,多着呢!”文化子不服气,他在学校里尽得两分,只有在小翠跟前,才有得显摆。
“你说说看!”小翠斜着眼瞅瞅他。
“你知道,人是打哪儿来的?”文化问。
小翠扑哧笑了:“娘肚子里生出来的呗!我当你知道什么哩。在学校里就学了这个?躲滑罢了。”
文化微微一笑,不与她斗嘴,继续深入问道:“娘是打哪儿来的?你会说娘是姥姥肚里生出来的。姥姥打哪儿来的?姥姥的姥姥打哪儿来的?”
小翠果然被问住了,扑闪着大眼睛,不吱声了。
“告诉你吧,人是猴子变的。”文化压低声音,极其神秘地说道。
小翠轻轻地惊呼了一声。
“你看,猴和人像吧?活像!”
“那,猴又是什么变的呢?”小翠怔怔地问。
“猴子,是鱼变的。”文化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很肯定地说出来了。
“咋是鱼变的?”小翠困惑极了,鱼和人可是一点也不像。
“你知道吧,这地球上?”
“地球?啥球?”
文化打了个格楞,感到和小翠说话十分困难,由此领会到了进行启蒙教育的必要性:“就是咱们住的这地。”文化用脚跺跺地,又伸出胳膊画了个圈。
小翠转头看看周围,大地笼罩在苍茫的暮色里。
“这地上,最早,最早,最早,最早,什么也没有,只有水,只有水。”
“哦!”小翠抬起眼睛,望着渐渐暗下去的天,出着神。
“只有水,只有水。”
“那可不就像闹水的时候。”小翠轻轻地说。
“你们那地方也闹水?”文化问。
“差不多年年闹。我小时候,刚满周岁那一年,闹得可凶。听俺娘说,没天没地了,只有水。”
“你能记得?”
“我记得,……有一条长虫。”小翠怔怔地说。暮色越来越浓,她的眼睛在暮色里闪亮着,像两颗星星。
“走家吧。”文化有点害怕。
“割满了就走。”小翠子垂下眼睛割了一棵富富苗。
文化低下头,割了一棵七七芽:“走家吧!”
“你割不满没事,我割不满可不管。”小翠忽然气了。
“瞧你说的,我娘就这么偏心吗?”文化有点难堪。
“你娘偏心,天底下没有比你娘更偏心的娘了。”
“你咋胡砍哩!”文化也有点气了。
“咋是胡砍?你娘为啥叫你念书,不叫你哥念书?”小翠回过头,一双黑黑的眼睛看定了他。
文化说不出话了,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:“我哥人老实哩。”
“谁稀罕他老实。”小翠子提起草箕子,跨过两条芋头趟,又蹲下了。
“老实人靠得住。”文化又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句。
小翠不理他,手脚麻利地割着猪菜。她眼尖,哪儿有猪菜都逃不过她的眼。她的手快,眼到了,手也到了。过了一会儿,小翠说话了。
“文化,你往后给我讲讲,你们上的学吧。”
“管。”文化说,又加了一句,“那还不管。”
小翠说:“我不会亏待你,我唱曲儿给你听。”
“唱个‘十二月’。”文化子立马说。他是从那些二流子嘴里听说有个“十二月”,也不知“十二月”究竟是什么,想得心痒痒的。
小翠子稍停了会,唱了一句:
“正月里来本是个新年……”
她调门起得很高,声音细细的,尖尖的,颤颤的。文化觉着,小草抖索了一下。四下,毕静。
“喜欢笑那哈万象更新。
牵挂个美少年。
知心人难见,
相思对谁言……”
她哀哀怨怨地唱着,并不懂一字一句里的意思,听大人唱,她也唱,唱熟了,便觉出那一股凄戚很对她心思。
她凄凄戚戚地唱着,文化子凄凄戚戚地听着。
十三 大姑耳朵跟前,老有一只货郎鼓在响着: 叮咚,叮咚,叮咚,叮咚。 十四 太阳落到地边上,割猪菜的孩子都往家走了。小翠和文化来得晚,草箕子里还差点儿才满。 “文...